自考试题
2019年自学考试《大学语文》模拟试题(四)答案
来源: 作者:
发布时间:2020-01-13 21:22 点击:
次
课程名称:大学语文
课程代码:04729
参考答案 一、单项选择题
1.D 2.A 3.B 4.A 5.D
6.B 7.A 8.A 9.A 10.B
11.B 12.A 13.C 14.D 15.B
16.C 17.B 18.C 19.B 20.C
1.【解析】层递和正反对比仅在《(论毅力>中使用,两篇文章均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。答案为D。
2.【解析】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见《(尚·大禹谟>原文是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
3.【解析】砥砺德行,强调束身自爱,反对同乎流俗,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。答案为B。
4.【解析】《我的世界观》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、政治思想和“宗教感情”,从而得出“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”的人生基本理念。答案为A。
5.【解析】分析文章可知“套板反应”指上文提到的“安于套语滥调,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,并且自鸣得意”现象,是为了说明“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”的道理。答案为D。
6.【解析】冯谖一共三次“长铗归来乎”第一次是“食无鱼”,第二次是“出无车”,第三次是“无以为家”。故答案为B。
7.【解析】矢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,即驰去。将出城,抽失射佛寺浮图。故答案为A。
8.【解析】文章用“其莳也若子”,“其置也若弃”来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,与民休养生息。故答案为A。
9.【解析】文章通过今昔香市的对比来表现香市的变化,从而揭示了大革命失败后经济的凋敝。
10.【解析】《纪念傅雷》通过写傅雷的三次发怒表现了傅雷坚持真理、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,行文线索是傅雷的三次发怒。答案为B。
11.【解析】作者在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时指出其“猛地翻卷咆哮,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”,答案为B。
12.【解析】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“伊人”的真诚向往、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、惆怅。
13.【解析】Ⅸ蒹葭》是一首朦胧爱情诗,((早雁》是一首咏物诗,《陌上桑》是汉代乐府诗。利用排除法,故答案为C。
14.【解析】“闲来垂钓磐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”两句引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。
15.【解析】李煜通过写往昔“春花秋月”“雕栏玉砌”皇家的良辰美景来反衬出亡国后的悲凉。
16.【解析】“火山”隐喻民众,“火山爆发”隐喻民众的革命风潮。D项是“霹雳”的象征意义。答案为C。
17.【解析】“丁香姑娘”富有象征意味,在日常生活层面,“她”是“恋人”以此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。C项是从现实斗争层面来抒写的,D项是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来讲的。答案为B。
18.【解析】((宝黛吵架>跟((红楼梦》里面其他章节最大的差别就是运用了直接的心理描写。
19.【解析】文章对香雪暗夜独行的心理刻画尤为精彩:有兴奋也有恐惧,两者交替经行,切合人物的处境和心性。
20.【解析】故事采用“一虚一实、双线并行”构思,造成悬念,在作品末尾形成一个出入意料而又不违背情理的精彩结局,有“含泪的微笑”风格。答案为C。
二、多项选择题
21. BCDE 22. ACD 23. BC
24. CE 25. ACD
21.【解析】作者借“吃饭”为由发表议论,引发广泛议题,针砭时弊,得出人生哲理,即文中“吃饭”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“吃饭”。所以A项错误。答案为BCDE。
22.本题直接考《西湖七月半》的写作特色,一是语言生动传神,二是笔调轻松随意,富有诙谐意味,三是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。
23.【解析l《陌上桑》对罗敷的美貌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,B项以行者的反应写罗敷的美貌,C项是以她的采桑用具篮子的精美、芳洁来烘托罗敷的美貌,A、D、E项是对“夫婿”的描写。答案为BC。
24.【解析】苏轼开创了两宋豪放词派并由辛弃疾继承、发展,故后人常以“苏辛”并称。答答案为CE。A、B,D项是婉约派词人。
25.【解析】本文开始提到“儿子”是在“民国十年”结婚的,可知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,A项正确,本文以百裥裙为中心线索,B项错误;儿子在丧礼上的举动属于侧面烘托,E项错误。答案为ACD。
三.词语解释题
26. (《寡人之于国也》)凶:灾凶,此指饥荒。
27. (《冯谖客孟尝君》)就国:回自己的封地。
28. (《垓下之围》)期:约定。
29. (《张中丞传后叙》)精:精辟,周到。
30. (《种树橐驼传》)偻:脊背弯曲,指驼背。
31.(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》)孰图:深思熟虑。
32. (《前赤壁赋》)嫠妇:寡妇。
33.(《(马伶传》)至矣:好极了,好到了极点。
34. (《西湖七月半》)速:催促。
35. (《陌上桑》)踟蹰:徘徊不前。
四.简析题
36. (1)这段文字选自((就任北京大长之演说》。作者是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。
(2)意在说明随口道谢虽然是小节,但是也是日常交际所必需的,常人都能做到这样,堂堂大学生更应如此。
(3)敬爱师友。
37. (1)嫉恶如仇,忠贞刚烈。
(2)作者主要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。主要细节有二:一是抽刀断指,二是射矢明志。
(3)除正面描写外,作者还运用了侧面描写。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:一是用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、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,二是用南霁云抽刀断指后“一座大惊,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托,三是用汴、徐二州的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雄事迹来渲染。
38.(1)选自《爱尔克的灯光》。作者是巴金。
(2)“爱尔克的灯”象征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。
(3)“我的心灵的灯”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。
39. (1)主要内容是描写罗敷之美。所写到的内容主要有:罗敷的采桑用具、服饰及旁观者。
(2)通过了侧面烘托手法和极力铺陈手法来写罗敷之美。
(3)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”的民间风情。
40. (1)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,用“驼背”来代替说话的人。使描述更为形象生动。
(2)因为要坐车的乘客有三个人,但是只付二十个戈比,这显然不公道。
(3)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谋生的辛苦与艰难。
五.作文略。
课程代码:04729
参考答案 一、单项选择题
1.D 2.A 3.B 4.A 5.D
6.B 7.A 8.A 9.A 10.B
11.B 12.A 13.C 14.D 15.B
16.C 17.B 18.C 19.B 20.C
1.【解析】层递和正反对比仅在《(论毅力>中使用,两篇文章均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。答案为D。
2.【解析】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见《(尚·大禹谟>原文是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
3.【解析】砥砺德行,强调束身自爱,反对同乎流俗,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。答案为B。
4.【解析】《我的世界观》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、政治思想和“宗教感情”,从而得出“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”的人生基本理念。答案为A。
5.【解析】分析文章可知“套板反应”指上文提到的“安于套语滥调,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,并且自鸣得意”现象,是为了说明“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”的道理。答案为D。
6.【解析】冯谖一共三次“长铗归来乎”第一次是“食无鱼”,第二次是“出无车”,第三次是“无以为家”。故答案为B。
7.【解析】矢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,即驰去。将出城,抽失射佛寺浮图。故答案为A。
8.【解析】文章用“其莳也若子”,“其置也若弃”来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,与民休养生息。故答案为A。
9.【解析】文章通过今昔香市的对比来表现香市的变化,从而揭示了大革命失败后经济的凋敝。
10.【解析】《纪念傅雷》通过写傅雷的三次发怒表现了傅雷坚持真理、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,行文线索是傅雷的三次发怒。答案为B。
11.【解析】作者在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时指出其“猛地翻卷咆哮,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”,答案为B。
12.【解析】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“伊人”的真诚向往、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、惆怅。
13.【解析】Ⅸ蒹葭》是一首朦胧爱情诗,((早雁》是一首咏物诗,《陌上桑》是汉代乐府诗。利用排除法,故答案为C。
14.【解析】“闲来垂钓磐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”两句引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。
15.【解析】李煜通过写往昔“春花秋月”“雕栏玉砌”皇家的良辰美景来反衬出亡国后的悲凉。
16.【解析】“火山”隐喻民众,“火山爆发”隐喻民众的革命风潮。D项是“霹雳”的象征意义。答案为C。
17.【解析】“丁香姑娘”富有象征意味,在日常生活层面,“她”是“恋人”以此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。C项是从现实斗争层面来抒写的,D项是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来讲的。答案为B。
18.【解析】((宝黛吵架>跟((红楼梦》里面其他章节最大的差别就是运用了直接的心理描写。
19.【解析】文章对香雪暗夜独行的心理刻画尤为精彩:有兴奋也有恐惧,两者交替经行,切合人物的处境和心性。
20.【解析】故事采用“一虚一实、双线并行”构思,造成悬念,在作品末尾形成一个出入意料而又不违背情理的精彩结局,有“含泪的微笑”风格。答案为C。
二、多项选择题
21. BCDE 22. ACD 23. BC
24. CE 25. ACD
21.【解析】作者借“吃饭”为由发表议论,引发广泛议题,针砭时弊,得出人生哲理,即文中“吃饭”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“吃饭”。所以A项错误。答案为BCDE。
22.本题直接考《西湖七月半》的写作特色,一是语言生动传神,二是笔调轻松随意,富有诙谐意味,三是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。
23.【解析l《陌上桑》对罗敷的美貌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,B项以行者的反应写罗敷的美貌,C项是以她的采桑用具篮子的精美、芳洁来烘托罗敷的美貌,A、D、E项是对“夫婿”的描写。答案为BC。
24.【解析】苏轼开创了两宋豪放词派并由辛弃疾继承、发展,故后人常以“苏辛”并称。答答案为CE。A、B,D项是婉约派词人。
25.【解析】本文开始提到“儿子”是在“民国十年”结婚的,可知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,A项正确,本文以百裥裙为中心线索,B项错误;儿子在丧礼上的举动属于侧面烘托,E项错误。答案为ACD。
三.词语解释题
26. (《寡人之于国也》)凶:灾凶,此指饥荒。
27. (《冯谖客孟尝君》)就国:回自己的封地。
28. (《垓下之围》)期:约定。
29. (《张中丞传后叙》)精:精辟,周到。
30. (《种树橐驼传》)偻:脊背弯曲,指驼背。
31.(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》)孰图:深思熟虑。
32. (《前赤壁赋》)嫠妇:寡妇。
33.(《(马伶传》)至矣:好极了,好到了极点。
34. (《西湖七月半》)速:催促。
35. (《陌上桑》)踟蹰:徘徊不前。
四.简析题
36. (1)这段文字选自((就任北京大长之演说》。作者是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。
(2)意在说明随口道谢虽然是小节,但是也是日常交际所必需的,常人都能做到这样,堂堂大学生更应如此。
(3)敬爱师友。
37. (1)嫉恶如仇,忠贞刚烈。
(2)作者主要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。主要细节有二:一是抽刀断指,二是射矢明志。
(3)除正面描写外,作者还运用了侧面描写。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:一是用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、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,二是用南霁云抽刀断指后“一座大惊,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托,三是用汴、徐二州的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雄事迹来渲染。
38.(1)选自《爱尔克的灯光》。作者是巴金。
(2)“爱尔克的灯”象征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。
(3)“我的心灵的灯”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。
39. (1)主要内容是描写罗敷之美。所写到的内容主要有:罗敷的采桑用具、服饰及旁观者。
(2)通过了侧面烘托手法和极力铺陈手法来写罗敷之美。
(3)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”的民间风情。
40. (1)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,用“驼背”来代替说话的人。使描述更为形象生动。
(2)因为要坐车的乘客有三个人,但是只付二十个戈比,这显然不公道。
(3)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谋生的辛苦与艰难。
五.作文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