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考问答
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自考《古代汉语(一)》试题5
自考古代汉语——第五单元 古书的注解、标点和翻译
一、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。
二、解释:传、笺、疏、章句、衍文。
三、古书注释术语“曰”、“谓”、“犹”、“貌”、“之言”,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。 1.《礼记•王制》:“古者公田藉而不税。”郑玄注:“籍( )也。” 2.《魏风马牛不相及•伐檀》:“实之河之侧兮。”毛传:“侧,( )时也。” 3.《楚辞•涉江》:“冠切云之崔嵬。”王逸章句:“崔嵬,商( )。 4.《论语•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“何晏集解:“同门( )朋。”
四、问答题: 1.古书注解中的“谓”和“谓之”有何不同? 2.古书注解中的“读为”、“读曰”同“读若、读如”有何共同点?有何不同点?
五、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,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,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√。
1.《世说新语•雅量》: (1)谢公兴人围棋,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,竟默然无语,徐向局。 (2)谢公兴人围棋,俄而谢玄淮上信至,看书竟默然,无语徐向局。 (3)谢公兴人围棋,俄而谢玄淮上信至,看书竟,默然无语,徐向局。
2.《荀子•修身》 (1)故君子隆师,而亲友以致,恶其贼好善,无压受谏而能诚,难欲无进,得乎哉? (2)故君子隆师而亲友,以致恶其贼。好善无压,受谏而能诚,难欲无进,得乎哉? (3)故君子隆师而亲友,以致恶其贼好善,无压受谏而能诚,难欲无进,得乎哉?
3.《吕氏春秋•别类》: (1)知不知,上矣,过者之患,不知而自以为知。物多类,然而不然,故亡国僇民无已。 (2)知不知,上矣。过者之患不知,而自以为知。物多类,然。而不然,故亡国僇民无已。 (3)知不知上矣,过者之患,不知而自以为知。物多,类然而不然,故亡国僇民无已。 4.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: (1)世儒学者,好信师而是古,以为贤圣所言,皆无非专精讲习,不知难问。 (2)世儒学者,好信师而是,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,专精讲习,不知难问。 (3)世儒学者,好信师而是古,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,专精讲习,不知难问。
六、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。 1.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;即既来之,则安之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 [译文]远方的人不服,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;他们既来到这里,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。 2.当是时也,禹八年于外,三过其门而不入,虽欲耕,得乎?(《孟子·许行》) [译文]在这个时候,禹在外治水八年,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,他虽然想亲自耕种,能得到吗? 3.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,而非战也。(《孙子·谋政》) [译文]所以善于用兵的人,屈服于人家的兵力,就不能战斗了。 4.事智者则法败,用力者寡则国贫。(《韩非子·五蠹》) [译文]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,法制就要败坏;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,国家就要贫弱。